伊麗莎白女王一世的輝煌時代真有那麼輝煌嗎?
伊麗莎白女王一世的輝煌時代真有那麼輝煌嗎?
她還在世的時候是一個傳奇人物。很多作者、詩人、劇作家、現代的電影製片家都大大歌頌她。近年來,關於她的書和展覽如雨後春筍般出現。一個國際民意調查顯示,她被選為英國歷史上的十大傑出人物之一。她是誰呢?她就是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。
這個女王在世時被人稱為「童貞女王」「好女王貝絲」,為什麼這個女王一直受到大眾的注意?她的統治時期真的那麼輝煌嗎?
繼承許多難題
伊麗莎白·都鐸生於公元1533年,她的爸爸亨利八世一心想要一個兒子繼承王位,所以對於伊麗莎白的出生感到十分失望。伊麗莎白的母親,安妮·博林是亨利八世的第二任妻子,她一直沒有為亨利八世生下兒子。安妮後來被亨利斬頭,很多人認為她是被人以莫須有的罪名處死。安妮死時,伊麗莎白才兩歲。
那時,亨利八世已經跟羅馬的教宗決裂,而他自己就成為英國聖公會的最高首領。亨利八世於公元1547年逝世,他年幼的兒子愛德華六世繼承大統,愛德華六世身邊的大臣設法鞏固聖公會的地位,使英國人都成為新教徒。愛德華六世只統治了六年就逝世了。伊麗莎白的異母姐姐瑪麗一世繼位,在她那短暫和血腥的統治下,英國又重歸天主教。 *公元1558年,伊麗莎白登上王位,那時她才25歲,英國當時的情況非常不好,不但宗教四分五裂,經濟還差點崩潰。英國失去了最後一塊法國屬地,而西班牙則在旁虎視眈眈。
伊麗莎白統治了44年,一開始統治時就已拉攏了一群精明能幹的大臣和顧問,有些甚至差不多跟了她44年。她第一個要處理的問題就是宗教。英國海洋博物館指出,她選擇「在天主教和激進的基督新教之間尋找一條折衷之路來走,並再次進行宗教改革」。由於有些人不能接受女人當教會的最高首領,於是她宣布自己是教會的最高主管,藉此平息這個爭議。接著國會通過《劃一法案》,確定了英國聖公會的教義和崇拜儀式規程,但同時保留了一些天主教的儀式。不過大部分的天主教徒,以及那些強硬的新教徒也就是清教徒,都不歡迎這個「折衷之道」。
但伊麗莎白心裡有另一個問題還未解決。由於瑪麗一世的血腥統治造成人民心裡的恐懼,那麼,伊麗莎白即位後該怎樣得到國民的效忠和尊重呢?她決定化缺點為優點,就是將自己的性別變為一個優勢。歷史學家克里斯托弗·黑格解釋:「伊麗莎白有不同的角色,她坐在王位上時就是人民的『童貞女王』;面對教會時就是信眾的母親;面對名門望族時又成為貴族們的
阿姨;面對謀士軍師時又是個囉唆的妻子;面對朝中的侍臣時就變為充滿魅力的女神。」而她得到國民的效忠和尊重的秘訣就是,不斷向人民保證,她非常愛她的人民,結果在她的催眠之下,人民都信以為真,也很愛他們的女王。英國國會最關心的就是伊麗莎白儘快結婚,然後生下一個信奉新教的後嗣。她的求婚者一個接一個而來,全都是有頭有臉的皇室貴族。伊麗莎白會假裝對求婚者有興趣,又和對方商量結婚細節達幾個月甚至幾年,一旦對方失去政治上的利用價值她就變卦。
由於伊麗莎白在宗教上採取「寬容」的政策,她就成為宗教派系暗殺的目標。歐洲的天主教會認為伊麗莎白的表姪女瑪麗·斯圖爾特才是瑪麗一世的合法繼承人,瑪麗·斯圖爾特信奉天主教,始終對伊麗莎白是個可怕的威脅。公元1568年,瑪麗被逼放棄蘇格蘭的王位,和她的跟從者一起逃到英國避難,這對伊麗莎白造成更大的威脅。瑪麗受到軟禁,但她卻陷入天主教徒的陰謀中,這個陰謀是要推翻信奉新教的伊麗莎白女王。雖然如此,伊麗莎白仍然不願意把原本是女王的瑪麗處死。公元1570年,羅馬教宗庇護五世發布了一份詔書,把伊麗莎白逐出教會,並解除英國臣民對她立下的一切效忠誓言。下一任羅馬教宗格列高利十三世還進一步宣布說,攻擊英格蘭,用武力廢除伊麗莎白的王位,不算是罪惡。後來,安東尼·巴賓頓被人揭發要暗殺伊麗莎白,而瑪麗就被牽連在這個陰謀之中,這時伊麗莎白不得不決定怎樣處置瑪麗。國會向伊麗莎白大施壓力,公元1587年她終於同意將瑪麗處死。歐洲的天主教徒非常憤怒,西班牙腓力二世更是震怒。
腓力進攻英國
腓力是歐洲當時最有影響力的統治者,當伊麗莎白剛登上王位時,腓力想要英格蘭繼續留在天主教內,於是向伊麗莎白求婚,但她拒絕了他。英格蘭海盜多年來一直搶掠西班牙的船隻和港口,挑戰西班牙的殖民帝國地位。另外,伊麗莎白支持荷蘭爭取獨立脫離西班牙的統治,這激怒了腓力。最後,瑪麗的死就成為導火線。腓力在羅馬教宗的教唆之下,計劃動用西班牙的無敵艦隊,這個艦隊共有超過130艘船,會首先開到荷蘭跟一支龐大的精銳步兵隊會師,然後橫渡英吉利海峽進攻英格蘭。可是艦隊還沒有動員完畢,英格蘭的間諜就發現了他們的計劃。伊麗莎白派弗朗西斯·德雷克爵士帶領30艘船,開到西班牙加的斯港,把好幾艘最先進的船隻摧毀了,結果無敵艦隊的進攻計劃就延遲了一年。
無敵艦隊終於在公元1588年出發,不過英格蘭海軍早就等著他們了。雖然西班牙的船艦受到攻擊,但損害不多,還是可以橫渡英吉利 *慌亂間,西班牙艦隊就四散逃竄,後來,兩軍激戰,結果西班牙艦隊被西南風吹離英格蘭,然後被推向北面的蘇格蘭。蘇格蘭的猛烈風暴,以及滿布礁石的愛爾蘭西岸,令西班牙損失了一半的船隻,其餘的船艦幾經辛苦才回到西班牙。
海峽,到法國卡萊岸邊下錨。第二天晚上,英軍派出八艘火船衝向西班牙艦隊。「輝煌時代」開始了
伊麗莎白剛剛開始統治時,英格蘭並沒有任何海外殖民地。但西班牙當時卻已征服了北、中、南美洲的許多地方,獲得了很多財富,所以英格蘭也很想分一杯羹。有些野心勃勃的英格蘭冒險家就航海到處尋找寶藏財富,想藉此名揚四海,並發現到中國和遠東地區的貿易新路線。弗朗西斯·德雷克爵士是第一個駕駛自己的船環繞世界航行的船長,他沿著南北美洲的西岸北上航行,一遇到西班牙的船隻就將船上的財寶搶奪一空。另外,雷利爵士不希望西班牙獨佔整個美洲新大陸,就試圖在北美洲東岸建立英格蘭的殖民地。後來,他將佔領的那塊地稱為弗吉尼亞(英語「弗吉尼亞」是由「童貞」一詞引申出來的),就是為了尊榮英格蘭的童貞女王。雖然當時有些人嘗試建立殖民地卻失敗了,但這卻引發英格蘭建立海外殖民地的興趣。英格蘭擊潰了西班牙的無敵艦隊之後,就信心大增,開始增加海上活動。伊麗莎白鼓勵探險家到世界的另一邊東南亞發展貿易,這奠定了大英帝國的基根,之後這個帝國的版圖遍布全世界。 *
在英格蘭本土,伊麗莎白大力推行教育,建立新的學校,讓更多學生學習文學。由於人們很渴望閱讀文學作品,加上印刷術大有進步,於是文學作品大量湧現。莎士比亞和其他大劇作家都在這個時代出現,觀眾湧至新的歌劇院欣賞舞台劇。詩人寫下優美的十四行詩,作曲家也創作出美妙的音樂。畫工精妙的畫家就為女王和她的侍臣繪製小畫像。新的聖經譯本也展示在教堂和人們的家裡。可惜這個輝煌時代並不長久。
輝煌時代開始失去光芒
伊麗莎白統治的後期充滿紛擾。她信任的謀士顧問相繼過世,於是她又將一些權利賜給幾個寵臣,激起宮中的互相敵對,甚至有人想推翻政權,但卻沒成功。這時宗教又再次使這個國家分裂,要是天主教徒不參加基督新教徒的崇拜就會被迫害。在伊麗莎白統治的晚年大約有200個神父和天主教徒被處死。不過,清教徒也被監禁和迫害。愛爾蘭反抗英格蘭的統治,
而西班牙又繼續跟英格蘭作戰。有四年的時間農作物失收,很多人失業到處流蕩,食物價格暴漲,國內出現了很多暴動。這時伊麗莎白受歡迎的程度也已到了盡頭,她不再是人民心中所愛的童貞女王。慢慢地,伊麗莎白也失去了生存的意志,在公元1603年3月24日駕崩,她的死亡結束了都鐸王朝。她死亡的消息傳到全國,人民都驚訝得說不出話來,不過到了晚上,人民都開始在街上載歌載舞、點火熱烈慶祝新的國王上任。英格蘭終於有一位國王出現了,就是瑪麗·斯圖爾特的兒子,蘇格蘭詹姆斯六世,他信奉基督新教,登基後就成為英格蘭的詹姆斯一世。他成功地統一了英格蘭和蘇格蘭,這是伊麗莎白做不到的。剛開始,人民都對新王朝充滿期望,但不久,大家又開始懷念「好女王貝絲」的統治時期了。
這真是一段輝煌時代嗎?
古代的歷史家都大大稱讚伊麗莎白。例如,伊麗莎白剛去世後幾年,威廉·卡姆登描述伊麗莎白在位時是英格蘭人很有成就的一段黃金時代,因為她可以啟發人民,讓人民盡情發揮自己的才華。而幾百年來,從沒有人質疑這種看法。到了19世紀末對她的稱頌就更多了,人們覺得大英帝國之所以建立都是她的功勞,這時大英帝國已統治世上四分之一的土地。
有些現代的歷史家卻以現實的眼光來看伊麗莎白的統治時期。《牛津圖解大英歷史》說:「伊麗莎白逝世後,人們對她的稱讚實在遠超過她實際的成就。她很會拉攏人心……又長壽,莎士比亞和英格蘭文藝最發達的時期都在她統治期間出現。而英格蘭又很幸運地擊敗了無敵艦隊,這一切都使人看不見她統治時的缺點,反而越來越歌頌她。其實,她統治下的英格蘭已經慢慢變為一個問題很多的國家,很難駕馭了。」之前提到的黑格解釋為什麼有些歷史家這麼歌頌伊麗莎白,他說:「公元1603年,伊麗莎白看起來好像一個又老又蠢的女王,所以人民都期待斯圖爾特王朝的統治,到了公元1630年,斯圖爾特君王令人民大感失望,所以伊麗莎白女王就成為人民心目中的君王典範。」
毫無疑問,伊麗莎白是男人世界中的女中豪傑。她聰明又堅定。在大臣的輔佐之下,她善於處理公共關係,她的演說、服裝、畫像或在公眾場所出現時,她都會仔細地鋪排,為了營造皇室的形象,令人認為她統治的時期是很輝煌的。
[腳注]
^ 6段 請看《警醒!》2000年4月8日刊,12-14頁,《教會為不容異己的惡行公開道歉》這篇文章。
^ 13段 火船是裝滿炸藥和易燃物的軍用船隻,點燃之後就漂向敵軍的船隻,將船隻燒毀。
^ 15段 請看附欄 「約翰·迪和大英帝國」。
[第22頁的精選語句]
「伊麗莎白逝世後,人們對她的稱讚實在遠超過她實際的成就」
[第22頁的附欄或圖片]
約翰·迪和大英帝國
伊麗莎白欽定約翰·迪(公元1527-1608/9年)為她的哲學家。約翰·迪是個有名的數學家、地理學家和天文學家。他也對占星術和玄秘術很有興趣,是女王御用的宮廷占星師,曾為女王選了黃道吉日來舉行加冕典禮。「大英帝國」這個叫法相信是他開始用的。他鼓勵伊麗莎白將自己看為未來帝國的女皇,這個帝國會控制五大洋,也會有很多新的殖民地。為了達到這個目的,約翰·迪教導探險家認識航海術,特別幫助他們尋找通往東方的東北和西北航道。他也支持將北美洲大陸變為殖民地。
[鳴謝]
Photograph taken by courtesy of the British Museum
[第20,21頁的附欄或圖片]
A.英格蘭的火船衝向西班牙無敵艦隊 B.弗朗西斯·德雷克爵士 C.伊麗莎白女王 D.環球劇場 E.莎士比亞
[鳴謝]
A: From the book The History of Protestantism (Vol.III); B: ORONOZ; C: From the book Heroes of the Reformation; D: From the book The Comprehensive History of England (Vol.II); E: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/11th Edition (1911)
[第19頁的圖片鳴謝]
© The Bridgeman Art Library International